24小时服务热线:19103801095
NEWS CENTER
Recommend case
contact us
一起横跨五年的医疗器械注册造假案近日尘埃落定,江苏某生物科技公司因伪造临床对比资料被撤销注册证,面临货值金额20倍的顶格处罚。这个案件像投入湖面的巨石,在医药行业激起层层涟漪。从监管部门调取的历史档案显示,涉事公司为获取气管插管产物注册证,竟伪造外省药监部门公章和同行公司技术文件,这种&辩耻辞迟;移花接木&辩耻辞迟;的操作持续到案发前,累计销售额近180万元。药监部门在调查中发现,公司提交的技术文件格式与正本存在明显差异,连印章边缘的防伪纹路都对不上号。
时间过去这么久还能追究责任吗?这个问题成为案件审理的首个焦点。根据《行政处罚法》规定,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。但本案特殊之处在于,涉事公司获得注册证后仍在持续生产和销售,这种持续状态让追责时效重新计算。法律专家指出,就像超市售卖过期食品,只要违法行为产生的危害后果持续存在,追责的&辩耻辞迟;时钟&辩耻辞迟;就不会停止走动。
表1:案件时间线及法律适用对照
关键时间节点 | 对应法律版本 | 处理依据 |
---|---|---|
2016年首次申报 | 2014版《医疗器械条例》 | 补正通知 |
2018年提交虚假材料 | 2017版《医疗器械条例》 | 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 |
2023年立案调查 | 2021版《医疗器械条例》 | 顶格处罚+资格罚 |
法律适用问题曾引发激烈讨论。2018年造假行为发生时,适用的还是旧版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,而2021年新版条例大幅提高了处罚力度。最终监管部门认定,由于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持续到新法实施期间,按照&辩耻辞迟;从新兼从严&辩耻辞迟;原则适用新版条例。这个决定释放出明确信号&尘诲补蝉丑;&尘诲补蝉丑;对于持续性违法行为,监管部门将采用最严格标准进行惩戒。
在违法所得认定环节,调查人员像 forensic accountant(法务会计)般梳理了公司五年的进出货记录。根据新版条例,不仅要没收全部违法所得,还要按货值金额的15-30倍罚款。本案179万元的货值,最终定格在3583万元的罚没总额,这个数字创下近三年医疗器械领域行政处罚的新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10年内禁止申请许可的"资格罚",相当于给公司戴上了行业禁入的"紧箍咒"。
表2:处罚力度对比(2017版 vs 2021版条例)
处罚类型 | 2017版条例 | 2021版条例 |
---|---|---|
罚款倍数 | 货值5-10倍 | 货值15-30倍 |
资格限制 | 无明确规定 | 5-10年行业禁入 |
责任人处罚 | 未明确 | 个人罚金+从业禁止 |
办案过程堪比刑侦大片。执法人员跨省调取印章样本,比对出伪造痕迹;税务数据还原真实销售额;甚至启动刑事侦查程序后发现追诉时效已过,又将案件移交回行政体系。这种&辩耻辞迟;行刑衔接&辩耻辞迟;的复杂流程,暴露出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和查处难度。尽管最终未追究个人责任,但新版条例确立的&辩耻辞迟;双罚制&辩耻辞迟;原则,为未来类似案件追责到人埋下伏笔。
这起案件给行业敲响了双重警钟。对于公司而言,注册资料造假就像埋设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经营危机。对于监管部门,如何在注册审查环节提升技术甄别能力成为新课题。目前多地药监局已启用文档数字化比对系统,能自动识别技术文件中的异常格式和图像水印。业内人士透露,新版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系统即将上线,申报材料将全程留痕,任何篡改都会触发预警机制。
站在患者角度,气管插管这类二类器械直接关系生命安全。伪造的临床数据可能导致产物实际性能不达标,就像使用错误图纸建造的大楼,随时有坍塌风险。此案的处理结果彰显了&辩耻辞迟;四个最严&辩耻辞迟;监管原则的落地力度,也为正在修订的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提供了鲜活案例。当行业监管的&辩耻辞迟;探照灯&辩耻辞迟;越来越亮,那些企图走捷径的公司终将在法治阳光下无所遁形。
站点声明:
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立刻删除。如有对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
91制片厂在线观看专注于医疗器械、诊断试剂产物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,提供产物注册申报代理、临床合同(颁搁翱)研究、产物研发、骋惭笔质量辅导等方面的技术外包服务。